辩论赛赛制有哪几种?主流的几种赛制的特点是什么?

admin 体育问答 2024-02-12 439 0

  谢谢邀请。我大概了解也曾参与的只有中文辩论赛制,美国议会辩论赛制和英国议会辩论赛制。关于中文的,豆瓣里有个很好的帖子,可参考这里:http://douban.com/group...

  一、美国议会制辩论显得比较符合常规。每轮不管多少支队伍参赛都是两个队为一场进行,一正一反。规模大的可能会有五十场以上同时比赛,正反方的地位由组委会决定。每队由两名队员组成,一辩和二辩各八分钟轮流发言,最后各队的一辩再做一个四分钟的总结陈词。除总结阶段以及每次发言的第一分钟和最后一分钟之外,其余时间对方经允许可以有每次15秒的提问、诘难或反驳。评委由各校带队教师担任,一般是三位(到四分之一,半决赛和决赛则分别安排五、七、九名评委),其中一位会被临时推选为评委主席。他/她的主要作用只是宣布开始和结束以及最后公布胜负结果,辩论过程中也可制止某位选手的违规行为,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评委每个人独立打分并判定本场比赛胜负,赛后有5到10分钟的交流协商时间,此时双方选手和观众(如果有的话)离场。很少有评委会改变自己对胜负结果的立场,如意见不一致,少数服从多数,评委主席并没有决定权。我经历过评委协商时间最长的是30分钟,那是我们和广外之间的辩论。在走廊里等了N个四分之一柱香的时间,评委们才出来宣布,广外获胜。

  初赛一般是8轮。比赛的进程跟围棋的个人赛类似,就是从第二轮开始胜者跟胜者比,败者跟败者掐。正反方的地位也跟执黑执白一样轮换,估计有电脑编排。初赛中脱颖而出的16支队伍进入淘汰赛再捉对儿厮杀 ,直到剩下最后两队。外研社举办的全国英语辩论赛决赛在会议大厅举行,有CCTV录像,会邀请诸如英国或美国驻华大使以及央视英语频道节目主持人等嘉宾前排就坐。一般情况冠军将赴伦敦参加世界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亚军去参加澳大利亚的英语辩论赛,第三名去新加坡参加亚洲大学英语辩论赛。2004年之前,全国分五个大区预赛,每个赛区决出前四名到北京参加决赛。2004年之后,只要在截止期前报名并交纳报名费即可参赛。我们参加过的几次比赛,每次参赛队伍都在百支以上。开始两年只有前16名获奖,后来只要初赛成绩胜率在50%以上即可获三等奖。我们运气很差,队伍最强的时候也不可能打入前16,最好成绩是第39。后来获奖面宽了,我们却连一半的胜率也拿不到,只是后来参加过一次湖北武汉举办的地区性英国议会制的辩论邀请赛,勉强胜负各半获得三等奖。

  赛程安排的非常紧张。赛前有大会辅导专家讲解赛制,因为每次都有许多队伍是第一次来北京参赛。然后有表演性质的比赛,一般是从国外请来的优秀辩手。记得一次辩题是公共图书馆应不应该摆放有关性的书籍。反方刚说,“If I brought my child with me, what can I do?”正方就说,“It's a place for you to read, not to do sth else.”惹得全场忍俊不禁。接下来是模拟比赛,让选手和评委们都熟悉整个过程,同时也要熟悉场地,因为每轮的辩题都是半个小时前大家集中在一个会议厅宣布,然后每支队伍的参赛地点和每个评委的裁判地点就贴在周边的墙上。你得先记好场地看好时间,然后再和指导教师准备辩题。一百多支队伍比赛,其乱可知。不过外研社组织的不错,乱中有序。每个指导教师都得做评委,但每轮总会有一定数量的轮空,因为组委会专门外聘了一些外籍教师,辩论专家以及世界大学生辩论理事会的评委和裁判来参与一定场次的裁判工作,以保证起码的质量。初赛8轮大致三天赛完,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都有比赛,所以保证休息好很重要,同时午饭也不能吃的太饱。 外研社的饮食住宿条件以及娱乐放松设施超赞,后勤保障工作无可挑剔。

  二、相比之下,英国议会制辩论的游戏色彩更浓一些,这是个人感觉。每场比赛由四支队伍八名辩手构成,两支正方,两支反方。先后与正反的位置每轮更换。一开始还真不习惯,因为无论作为正方还是反方你的战壕里都有两位战友是从来没有见过的陌生人。而且,尽管是战友,但碰上难缠的辩题很难找到足够多并且合适的论据,如果你队排在后面发言将有可能面临无话可说的尴尬。评委不仅仅判决胜负结果,还要同时给四支队伍分别打分,所以正反之间要明斗,先后之间有暗战。每个人只有一次发言机会,每次七分钟。在辩论过程中,每个辩手要面对四位对手的诘难。从2010年起,外研社举办的全国英语辩论赛也采用了这种赛制。有报道提到外研社社长于春迟认为,英国议会辩论赛制符合国际标准,要求选手有很强的逻辑思辨能力和英文表达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个人的看法是,其实这两种赛制的本质区别并不大,或者说对比赛结果的影响不具备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优秀的队伍参加哪种赛制成绩都不错,综合素质差的大多会落在后面。尽管评委们事先也会集中学习,有专家讲解评判标准,细分N项纪律M项注意,每人也都发了相关材料。但是,做评委这项工作的确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尤其是当某两支队伍旗鼓相当的时候,最后决定性的因素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印在评委手册上。 不过越往后,评委的数量和质量会越高,有实力的队伍被冤杀的可能性就越小。

  三、各种赛制的特点。

  1.上面我提到英、美赛制的本质区别不大,但是有技术性不同。

  美国式辩论事先不知道辩题。每轮公布辩题后有30分钟的准备时间,指导教师可以和自己的队员研究讨论对策。但是,显然指导教师只能提出一个粗线条的框架,细节要由队员们自己完成。辩题之下应该至少有三个arguments支撑本方的立场,每个argument也应该有不少于两个具体例子去充实。指导教师能提出并得到队员认可的主要arguments,每个argument至少想出一个例子,就很不错了。这些,根据经验必须在8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剩下的时间要留给队员想更多的例子,如何连接这些例子,一个argument如何向另一个argument过渡,开场词,结束语以及对方可能的攻击点等等,然后要用他们自己能够辨认的文字符号记录下来,最后一定得留几分钟能够体面地走到赛场,而不是跑得像逃兵。

  英国式,虽然也不公布辩题,但是提前随邀请函告知范围。比如08年武汉那次地区性邀请赛的四个范围是:安全套进校园,日本就二战道歉,网络歌曲下载以及塑料袋污染。辩题也是在一个会议厅同时向所有参赛队伍公布。之后,辩手有20分钟的准备时间,但指导教师不可与自己的队员接触,而且每支队伍都不得和其他队有沟通交流,无论是正方或反方。这个准备起来就比较麻烦。因为,第一,有的范围你不大好确定具体的辩题会以哪一个角度切入。比如关于网络歌曲下载,他会注重道德层面还是互联网发展方向?会不会限定到版权保护,有偿无偿,蛋糕切分等比较狭窄的方面?第二,你不知道自己将是正方还是反方,也不知道先后顺序。这意味着,每一个范围都得做大量的工作,必须将所有的方面都考虑到才行。当然,好处是你可以以近乎专家的态度深入了解研究平常不大会仔细考虑的问题。比如,正是在准备有关二战道歉问题时,我个人才突然意识到为什么当年中国政府不要日方的战争赔款。这并不是泱泱大国要大度的问题,也根本与外交事务需要无关。八年抗战,我中国军民死伤无数,家破人亡,哀鸿遍野,活体解剖,细菌实验,东北万人坑,南京大屠杀……,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血债,血债岂能用金钱来赔偿。

  2.中文辩论与英语辩论的差异。

  中文辩论我只参与过一次半,其他就是电视上收看。就本质而言,各种辩论赛制都差不多,“辩的就是一个理”。不过从不同的层面来看还是有一些值得重视的差别,分述如下:

  a)真实性。个人感觉,英美辩论赛具有源自社会生活很实在的基础,很容易让人假戏真做。赛制的默认设定就是正方为政府。许多辩题的内容往往就是“本届政府”将要推行的政策,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某国际组织应驱逐某成员国,到停止购买某国国债,废除死刑以及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等等。而反方就是议会两院,他们正在审理政府的议案,所以一开口就是“This house believes...”。就针锋相对而言,这也像是一场政府举行的听证会,双方各自摆事实,列数据,讲道理,同时极力挑对方的漏洞。相信奥巴马同学和他的前任们都是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想来有不少人会认定自己将来一定能入主白宫。这种角色扮演的游戏可以让人很快入戏,每个人都能清楚地够为“本方利益”极力争辩。由于有这样的辩论背景,除了逻辑性之外,公平性、合理性或可行性也会成为辩论焦点之一。因此如果说英、美辩论的题材并不更广泛,但内容则显得更充实。

  反过来看中文辩论,正反方只是单纯地站在一个辩题的两边。如果出现“金钱是万能的”这样的辩题,即使你并不认同,但是作为正方也只能全力以赴。尽管不时会有精彩华丽的场面出现,但难免某些时候给人以虚和空的感觉。

  b)对抗性。中文辩论赛制通常每方有四人参赛,一般都设有攻辩和自由辩论环节,因此直接对抗的机会更多,火药味更浓,同时辩手个人才智的展现也会更充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中文辩论难度更大,因为在自由辩论过程中,面对对方“辩友”的诘难,你无法回避。观众和评委都在等着看你如何应招。英美辩论则规定每方每位辩手在对方每一次发言环节中至少要提出两个问题,发言方也至少要对两个问题做出回应。但是,正因为没有攻辩和自由辩论环节,回应不必马上进行。这也成为双方的惯用伎俩,就是一方事先准备或过程中发现问题,当对方滔滔不绝,尤其当评委和观众有赞许反应的时候迅速抛出,以扰乱对手争取缓解不利于己的形势。而发言方则可以继续自己的阐述以扩大战果,同时可以轻轻摆手示意对方坐下,最多说一句“我稍后再回答你的问题”。这样可以给自己的头脑一个回旋的余地。不过,该队员如果“稍后”忘记了或者时间不允许而没有完成至少两次的回答则会被扣分。

  由于中文辩论的辩题一般是事先指定的,队员们可以有“背诵”的准备,自由辩论环节则可以考验一个辩手的“即席”能力。所以这样平衡的安排是合理的。英美辩论赛制使得比赛过程显得更“斯文”一些,对抗性的力度稍差。

  c)人文性。主持英美辩论赛的评委在每场辩论前会领到一份表格,除了要填最终胜负结果,还要给每位选手打分。这样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优秀辩手的确定就具备了扎实的数据基础,因为8轮初赛下来会有24位评委给你单独打分,而且两场比赛遇到同一位评委的概率很低。这些分数的相加就非常具有客观性,于是很多优秀辩手并非出自冠亚军队。09年的优秀辩手之一徐杭平所在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队甚至连前16名都没进入,他们获得第17名。优秀辩手一般有机会赴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做短期游学。我没有担任过中文辩论赛的评委,不大清楚最后优秀辩手确定的机制,只是凭感觉认为主观性的程度可能稍大一些。

  中文辩论赛的场面一般更隆重,有些地方的评委数量多到夸张。但是赛后的点评往往是由评委主席一个人宣读。这种点评更正式,更讲究措辞,更注重影响,所以表达出来的意见相比隐藏的恐怕只有冰山的半角。英美辩论赛也是由评委主席一个人宣布比赛结果并作简单点评,但是在这之后还有非常轻松的,“课余式”的交流。尤其是在初赛阶段,辩手们不会轻易让你离开。特别是有个别非要“讨说法”的辩手非得让你讲出他们失败的理由。这些都可以理解,因为谁都不喜欢失败,同时也很想为下一场赛事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但是这样一来,评委们无不如履薄冰,集中全副精力对待每一场比赛。通常大家都会准备几页A4纸在每页中间划一条竖杠,然后将得分点记在左边,扣分点记在右边。重要的原话也要记录在案,如此才能非常有底气地参加辩论赛后辩手与评委之间的“辩论”。个人认为这样非正式的交流更有意义,对双方都是很好的体验,会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大的方面分为Parliamentary Debate和Policy Debate,前者的辩题范围比较广泛,时事热点、哲学命题都可以拿来辩,题目范围几乎没有限制,很难提前准备,多是在开赛前才告知具体题目,评委多是专业评委;后者辩题相对比较固定,有的辩论赛甚至有固定不变的题目,这需要对特定问题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评委则有一部分对辩题缺乏了解的外行,强调对听众的说服。

  Parliamentary Debate分为American Parliamentary和British Parliamentary,区别参见西夏马帮的解释,Policy Debate比较有名的是Karl Popper Debate http://www.idebate.org/standards/ruleskarlpopper.php。另外法律界还有一些英文模拟法庭辩论赛,将书面辩论和口头辩论结合起来。

  对于中文辩论赛的组织,我看法有些负面,一个是辩题选得比较无聊,有时逼着一方诡辩,另一个是老请余秋雨这样自己逻辑就很差的名人做评委进行点评。认识几个律师是前辩手,都对过分追求华丽言辞、排比“贯口”的风气有些不满,“谁让评委净是作家呢”。

  美国主要有两种:Policy 以及 Lincoln-Douglas 。另外在地区范围内,也有 American Parliamentary。

  Policy 是政策辩论,两人一队,正反各一队。双方都从美国政府的「立场」,根据国家利益,做政策的辩论。比如说「美国政府应当暗杀金正日」,要论证「切題性」、「益處」及「可行性」。

  Lincoln-Douglas 是哲学性辩论。正反各一人。以哲学论据辩论一哲学性命题。比如「在任何情况下都应禁止折磨」。这种辩论不需要可行性,仅做道德之辩。

  另外亦有 American Parliamentary,是 British Parliamentary 的变体。主要区别是,一共只有两队,每队两人。这种辩论方式也是侧重于政策多于哲学。

  英国主要的是 British Parliamentary,基本上都是政策性辩论,英国是四队八人,正反各两队,依照正一、反一、正二、反二的顺序,每个人只有一次发言机会。不仅仅要辩论,且前两队要试图在上半场覆盖所有问题,而后两队要试图在下半场转移辩论重心点。四队按照排序分别拿分,所以不仅仅要在正反之中辩论,也要小心同方不同队。

  国际中高中最常见的是 World Schools ,和 BP 辩论形式一样。但是每队三人,一共两队。前三人发言完毕后,第一或第二发言人负责结论。

  世界大学辩论赛是 British Parliamentary,另外澳洲和亚洲的大学圈内分别有 Australs 和 Asian Parliamentary 赛制。两个赛制基本都和 World Schools 一样,区别主要是前者没有 POI。POI 是一方辩论时,立场相反的队伍可以提出简短疑问,但是不应超过 15 秒。POI 的存在对于辩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对于国际上的辩论赛赛制只有一知半解,不过对于国内,尤其是大学生乃至高中生的辩论活动还是能说上几句的^^

  现在在国内最通用的,被称为“传统辩论”的赛制一般来讲被称为“新加坡赛制”。其起源于新加坡的60年代组织的辩论赛。新加坡电视机构的副总裁许庭芳先生和新加坡电视机构驻中国代表朱亮亮女士就是当年的组织者和参加者。当时他们把社会上就有关问题的嬉皮士、雅皮士的各种各样的思路凝聚起来。比如就当时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一些思想,新加坡应该严于立法还是从宽,实行所谓的人道主义法学还是酷刑,讨论这些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这个形式后来延续下来,形成了新加坡模式:一辩陈词,二辩陈词,三辩陈词,自由辩论,最后总结陈词。后来又引入了美国俄勒冈模式中的质询和盘问,二者的结合就成了现在“攻辩式”赛制。

  所以这种赛制除了辩论赛本身的思辨性,作为一个比赛的竞技性之外,传统辩论还具有另外一个特性也就是表演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最为流行,最多人参与的也就是这种形式的传统辩论。

  后来新加坡赛制又延伸出各种变化,比如海峡赛赛制,国辩赛制,名辩盟赛制等等。但这些赛制多数在于各个环节的时间长度上有差异,或者加入驳论环节,或去掉除一辩外的陈词环节,但形势大体相同。

  附上我自己学校最为常用的海峡赛赛制:

  1

  正方一辩发言

  3分30秒

  2

  反方一辩发言

  3分30秒

  3

  正方二辩提问,反方任一位辩手应对

  2.5分钟

  4

  反方二辩提问,正方任一位辩手应对

  2.5分钟

  5

  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任一位辩手应对

  2.5分钟

  6

  反方三辩提问,正方任一位辩手应对

  2.5分钟

  7

  正方任一位辩手进行攻辩小结

  2.5分钟

  8

  反方任一位辩手进行攻辩小结

  2.5分钟

  9

  自由辩论(正方先开始)

  合计8分钟

  10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4分钟

  11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4分钟

  另外一种在国内相对来说比较流行,是由美国传入台湾,再进入中国大陆的奥瑞冈赛制。

  奥瑞冈式的辩论比赛是政策性命题的辩论比赛,他的赛制源自于法庭辩论的制度,其不同于新加坡式辩论比赛的价值性命题讨论,奥瑞冈式讨论的都是关于国家政策决策的题目。所以,在这样子的比赛制度之下,早期,前人都常以身为国家决策思考者为荣,甚至也在辩论场上深信,其所支持的政治制度必定是自己认为对国家来说是最好的制度、有一定的立论基础,才敢在辩论场上道出。因此,前人们设计了一套关于国家政策的思考框架来帮助初学奥瑞冈式辩论的新手们如何思考国家政策的架构。

  与传辩相比,奥瑞冈更为严肃严谨,或者说,更有助于我们去实质性的讨论一些东西。

  该种赛制目前在大陆仍然处于推广状态,但也有一些政法类的高校是专门研究并且推行奥瑞冈赛制的,但相较传统辩论来说,普及程度则远远不及。上政,中科大,以及很多学校现在在做奥瑞冈的普及与推广。但推广本身在大陆有难度,包括政治体制的限制以及辩题的设置是否会成为敏感问题。

  但上海的人民电器杯奥瑞冈推广赛已经是个比较成功的范本。

  但奥瑞冈对辩士的要求会相较传辩高很多,要求对己方的了解和临场反应的能力要求更强,同时对资料和赛前准备的要求也更高。同时对于主办方、裁判、资料检证的环节要求更高。这也是为什么推广起来难的原因之一。

  但同时对于领域知识的拓展和了解,认识问题的严密性也更上了一层深度。

  下面附一般奥瑞冈赛制:

  1)正方一辩申论5分钟,反方二辩质询正方一辩4分钟。

  2)反方一辩申论5分钟,正方三辩质询反方一辩4分钟。

  3)正方二辩申论5分钟,反方三辩质询正方二辩4分钟。

  4)反方二辩申论5分钟,正方一辩质询反方二辩4分钟。

  5)正方三辩申论5分钟,反方一辩质询正方三辩4分钟。

  6)反方三辩申论5分钟,正方二辩质询反方三辩4分钟。

  7)双方结辩各4分钟(结辩次序在赛前抽签决定)。

  另外一提的是,马来西亚举行的精英杯世界高中辩论赛,采取了奥瑞冈赛制+自由辩的赛制,同时在辩题选取上同时选择了政策性辩题以及价值型辩题,围观过高中生准备材料的少女表示,质量和效果都非常不错,甚至要远远高于很多大学的新生赛水准,这也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赛制,特此贴出。

  (一) 正方一辩立论,4 分钟。

  (二) 反方二辩质询正方一辩,2 分钟。

  (三) 反方一辩立论,4 分钟。

  (四) 正方三辩质询反方一辩,2 分钟。

  (五) 正方二辩驳论,3 分钟。

  (六) 反方三辩质询正方二辩,2 分钟。

  (七) 反方二辩驳论,3 分钟。

  (八) 正方一辩质询反方二辩,2 分钟。

  (九) 正方三辩驳论,3 分钟。

  (十) 反方一辩质询正方三辩,2 分钟。

  (十一) 反方三辩驳论,3 分钟。

  (十二) 正方二辩质询反方三辩,2 分钟。

  (十三) 教练提示时间,2 分钟。(敬请参阅教练提示规则)

  (十四) 自由辩论,双方各4 分钟(敬请参阅自由辩论规则)

  (十五) 反方结辩,5 分钟。

  (十六) 正方结辩,5 分钟。

  (十七) 评审公开评决。(敬请参阅赛果评决程序)

  此外现在BP制议会辩论在外研社以及China Open的推广下无论是中文组还是英文组都有了不错的普及,尤其在英文赛事里,关注和参与度都相对来说很高。

  在我的理解中,BP辩论的本质是讨论概念和原则问题,而不是非常具体的可行性。基本关注点是必须实行或不能实行某政策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走一步算一步的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辩题】 即Motion,为一条有争议性的通常未实施的政策(pseudo policy),格式分为THW(This House Would) 或THBT(This House Believes That),举个栗子大概是:

  This

  House W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tax on the rich.

  This

  House Believes That China should prohibit selling and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made from protected animals.

  辩题会在赛前15~20min公布

  下面附BP辩论赛制:

  正方上院第一位发言者

  1st Proposition Team, 1st speaker

  首相

  "Prime Minister" or "First Government Member"

  反方上院第一位发言者

  1st Opposition Team, 1st speaker

  反对党领袖

  "Leader of the Opposition" or "First Opposition

  Member"

  正方上院第二位发言者

  1st Proposition Team, 2nd speaker

  副首相

  "Deputy Prime Minister" or "Second Government

  Member"

  反方上院第二位发言者

  1st Opposition Team, 2nd speaker

  反对党副领袖

  "Deputy Leader of the Opposition" or "Second Opposition

  Member"

  正方下院第一位发言者

  2nd Proposition Team, 1st speaker

  政府阁员

  "Member for the Government" or "Third Government

  Member"

  反方下院第一位发言者

  2nd Opposition Team, 1st speaker

  反对党阁员

  "Member for the Opposition" or "Third Opposition

  Member"

  正方下院第二位发言者

  2nd Proposition Team, 2nd speaker

  政府党鞭

  "Government Whip" or "Fourth Government Member"

  反方下院第二位发言者

  2nd Opposition Team, 2nd speaker

  反对党党鞭

  "Opposition Whip" or "Fourth Opposition Member"

  【POI】在发言进行到1min和6min时,会打铃,这表示“提问时间开始”和“提问时间结束”,这5min的提问时间里,另一方的4位辩手随时可以抓住发言辩手话中的漏洞示意提问,发言辩手可以选择接受或不接受提问,提问时间没限制不过最好控制在15s内。

  此提问学名POI,即Point of Information,要求言简意赅意义明确一针见血

  所以相对于奥瑞冈辩论,BP去掉了质询的环节(是的POI是很看人品的东西真的…)

  7min的陈词时间,对于精神而非具体精神的争辩和疑义,更容易启发我们对于某些精神某些大方向的思考和对于团队的配合,对于思考一个问题能有的角度、观念、精神都是一种新的塑造与挑战。

  同时,BP的积累,在平时。对于资料和对于社会热点很多问题的把握,不是在15min的准备时间里可以啃掉的。

  剩下的就是法庭式辩论了。

  关于英美法系的法庭式辩论本人不是很了解...尽管我很想尝试着去了解一下并且有机会在校内做一下推广,还是来介绍一下大陆的法庭式辩论好了。

  代表就是每年由北京大学主办的理律杯。

  我们学校的联合信实基本就是理律杯赛制的微缩版。

  我们学校每年会选比较热点的民事案件,比如今年的案例是药卫庆诉张显案。

  理律杯的题目和书状都可以在一会儿最末的链接里找到。

  法庭式辩论的坑爹之处就在于书状的准备,往往花上三四个月准备书状而只用半个月训练庭辩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最后附上理律杯的赛制。

  言辞辩论程序各部分的时间分配如下表所示:

  原告方陈述:由原告方代表进行陈述,20分钟;

  被告方陈述:由被告方代表进行陈述,20分钟;

  原告方提问和被告方答辩:原告方提问(不超过5分钟),被告方就问题进行答辩(15分钟);

  被告方提问和原告方答辩:被告方提问(不超过5分钟),原告方就问题进行答辩(15分钟);

  原告方总结陈述:原告方针对对方陈述和答辩进行反驳和总结性陈述,5分钟;

  被告方总结陈述:被告方针对对方陈述和答辩进行反驳和总结性陈述,5分钟。

  注:提问答辩阶段采取一问一答方式进行,法官可在辩论阶段随时提出问题或者打断、阻止选手辩论,但应注意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另外,评审提问时间不计算在比赛时间之内,但选手回答问题时间计算在比赛时间之内。

  最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了解一下熊浩学长组织的“实验性辩论”,是一项非常有意思和启发的活动,不过可惜这个辩论是没有赛制的QAQ~

  P.S.本回答大体部分来自于本人给法学社的口才组的培训稿,有部分来源于维基或百度百科以及他人文章,但是找不到链接的...如有发现,必属借鉴!

  另外附几个我还能找到的参考链接~

  理律杯官网 http://oa.law.tsinghua.edu.cn/lilvbei/

  第五届马来亚精英杯亚洲中学公开赛日志 http://page.renren.com/bianlunnet/note/867986076

  上海大学嘉定辩协奥瑞冈赛制贴 http://page.renren.com/600780508/note/731288614

  第十六届外研社BP辩论赛官网 http://www.chinadebate.org/defaultcn.asp

  BP心得贴 http://hi.baidu.com/finrodtelemnar/item/10a5858afd1f84c499255f38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看了下其他几位的答案,我想让自己尽力说得宏观一些。

  但有一点一定要提前说清楚,不然没法谈:

  我们讨论的「辩论」,是近现代辩论的概念,是一个很严肃的东西;不是一般常见的,人与人之间的争论、讨论。凡是随便找个什么争论来举例的,动不动就柏拉图苏格拉底孔子老子,拿我国以前一堆古人说事的,本人一概无视。

  现代辩论,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的。更确切的说,是在英国人和美国人手里的。

  我们先看一个看上去来头很大的东西,让它引出一个赛制。

  World Universities Debating Championship

  世界大学辩论赛。起始于1981年。

  使用:英国议会赛制。

  我搜了一下,2014年是印度举办,冠军是哈佛。

  大家感受下,这是历届举主办机构,今年也有,已经排到2016年了。

  英式辩论中最流行的就是这种英国议会赛制了。

  简单来说,英国议会赛制的主要特点是:

  1.单辩题赛制。大家平时看到的是双辩题制,但其实辩论赛中只有「我们」才是双辩题制的。

  用大家常见的辩题举个例子,比如「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在单辩题的情况下,正方要证明的是「人性是本善的」,反方要证明的是「人性不是本善的」;而双辩题制中我们见到的正方是一样的,但反方证明的是「人性是本恶的」,其实是空出了个中间选项的。单辩题主要区别的是逻辑中的「排中律」问题(law ofexculuded middle,指同一思维过程中排除第三种可能的逻辑规律)。而具体在实际辩论赛中的区别可能会更复杂,这里不细表。

  2.即席辩论制。即选手拿到辩题到上场比赛,通常时隔15分钟。而并不是大家习惯认为的有充分时间进行场下针对性备赛。

  3.比赛由申论组成。就是没有质询(cross-examination)和自由辩论环节,双方不停的站起来发言。

  4.但是有其它的,叫会议询问(插问)。在辩手发言的最初1分钟和最后1分钟,有两名辩手可以向他询问,提问必须在15秒内提完(具体时间之类可能会有细节上的不同)。但是,对方可以不理睬你。。。。大概的程序是,你举手,喊point of information(POI),在申论的人可以喊aceepted,然后听你问,作答。也可以完全无视你存在继续申论,你也就没法提问了。。。

  (据说这个被后人称为「插问」的环节,是我新加坡赛制中自由辩论前身,当年专家就是看到这个灵机一动的。)

  英国议会制辩论赛制的前身是牛津联盟社的辩论规则,后者号称是有史以来最早有记载的辩论活动(十五世纪初左右。而上面提的WUDC世界大学辩论赛是直到1981年才开始举办的),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下维基的。牛津联盟社,可以说就是所有竞赛形式辩论的前身始祖,它是随着英国议会政治的出现,校园内渐渐开始模拟议会辩论而产生的。其由牛津大学20多个学院的学生组成,他们定期集会,对公共议题进行辩论。

  可以想象的到的是,美国辩论传自英国,是因为殖民地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辩论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门课程而在美国存在的,有人专门学/教就要有人专门研究,这点其它国家与它区别是很大的,很大程度也是为什么美国之后在辩论理论发展和校园辩论的发展后来居上的原因。

  相对于英国最早的辩论活动,美国拥有最早的辩论专业书籍《辩论学原理》,1895年完成,哈佛的George R.Backer。以及正式的专业课程,主要设置在「口语传播系」中,台湾貌似继承了这一点。

  美国人民一开始就是很热爱这种议政的行为的,辩论是重要的集体活动,不久后,美国各种全国性、地区性的校际辩论锦标赛开始设立。

  用的什么赛制呢。首先,是经过修改过的上面说的英国议会辩论赛制的前身:

  牛津标准赛制

  美国辩论人做的主要改进如下:

  1.缩短了比赛的时间。牛津联赛那玩意一打几小时,美国人表示吃不消。

  2.全部使用政策辩题。讨论立法实政,私以为跟美国当时情况有关。

  3.年度全国辩题制度。一(半)年打同一个辩题,大家都表示这么干。

  4.胜负靠专业评委投票。英式辩论(在早期)是全部参与者(大多是观众)都可投票的。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在美国辩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一位叫葛瑞的教授撰写的一篇文章引发来一系列的变革:

  奥瑞冈式辩论

  (台湾的那个是根据美国的辩论赛制进行修改的,叫标准奥瑞冈赛制,略有不同。)

  美国辩论在经过来一系列发展后,奥瑞冈大学的教授葛瑞,在1926年发表了一篇叫「奥瑞冈式辩论计划」的文章,称为了改善美国辩论界过于重视比赛胜负的现状,希望在辩论过程中加入英美法庭的质询阶段,使辩手必须增加自己对比赛的准备工作,从而学习收获更多。他认为,这比比赛胜负要重要的多。

  整个奥瑞刚赛制,甚至其存在的明文规定只有一条,其余都是不成文的:

  质询者需要控制质询的时间,答辩者的回答必须简短明确,并由主席明确问题是否相关,回答是否完整明确。

  这条看上去有些霸王条款的规定,对后来辩论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它提升了比赛的深度和趣味性,让辩手更诚恳的交流,更效率的完成重要的部分,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一些虚无缥缈无甚意义的地方。

  当然,辩手可以抗议主席的判断,在赛后。主席也无权裁定申论、结辩部分是否问题解决明确。

  1952年,奥瑞冈赛制成为美国高中联赛标准赛制。

  但实际上来讲,我们(辩手)常说的奥瑞冈式辩论其实并不是一个确切的赛制,而就是指Policy Debate,(谢@DEMACIA纠正)只是在台湾传入「标准奥瑞冈赛制」后我们对这个赛制打惯了以为就是这个而已。

  而想搞清楚美国其它几个主要的辩论赛赛制,得从美国的三个主要辩论组织讲起。

  1.美国辩论学会

  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跨校辩论组织,拥有《辩论学刊》(Argumentation and Advocacy)。

  他还拥有美国影响最广泛的辩论赛:NDT(National Debate Tournament)大赛。

  NDT在美国的辩论赛中是长期处于领导地位的,(翻了一下,其前身是西点军校辩论赛,这是神马。。。)其特点为:

  1.政策性辩题

  2.学术性强

  3.水平高

  这不都是大白话么。。。。。好吧,人家辩论玩到这个份上,是有期刊的,每年出文章在研究的,每一年的研究成果,都使得辩论在竞赛、实际运用上(对的,是指法庭辩论、大选辩论这种),有着各种的突破。就连我们辩手熟悉的奥瑞冈需、根、解、损,人家都版本升级了好几次了。

  2.交互质询协会

  即CEDA(Cross Examination Debate Association),或叫西达大赛。

  同时出版《西达年鉴》(CEDA Yearbook),收录与西达大赛有关的辩论理论和实物学术文章,一年发行一次(美国辩论学会那玩意儿是3个月一次)。

  CEDA的建立,是相对于NDT越来越学术化而产生的,但其本身的赛制和NDT区别并不大,只是原来的9、3、6分钟,改为了8、3、5分钟,另外与NDT相比,它的质询次序略有不同,其辩手在比赛中质询和被质询的是同一个辩手(大陆奥赛也是如此),而后者并非如此。

  3.美国国会式辩论协会

  即APDP(American Parliamentary Debate Association)

  出版物为《国会式辩论》(Parliamentary Debate)

  美国国会式辩论和英国议会式辩论很相似,包括赛制,也使用类似一辩为「总理」(首相)、二辩为「内阁阁员」之类相似的说法,比较明显的区别是美国议会辩论是2V2,两支队伍,而不使用英国议会辩论的2+2 V 2+2四支队伍。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PS:另外,在美国也是有英国议会式辩论存在的,实质上,英国议会辩论赛制存在于大不落帝国存在过的每个角落。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而也因此,英式辩论赛制的区别给我感觉主要更体现在不同地域的发展上,它是一种四处传播的状态,与美国的在本土扎根「挖深型」的发展是不同的。而辩论发展到现在,在辩论理论的发展上,英国和美国的交流是很多的,双方的理论也是基本互知而互相学习的。

  讲完了英语辩论,我们来讲华语辩论。

  台湾的辩论是传自于美国的,这点应该毫无异议。

  相传的故事是,美国第七舰队的官兵,和台湾女大学生组织打了一场辩论赛嗯。

  之后又经过了很多故事(台湾一开始也有自己的传统辩论,全部是申论,分为主辩、助辩分别发言,无质询,无自由辩论环节),才发展到今天的:

  标准奥瑞冈赛制

  我懒了,基本同美国。就这样。

  同样的有大学的口语转播专业,有大量的辩论社团,初高中至大学,至成人的口语社,也有大量的政治讨论。你找点台湾电视节目。不用辩论的,谈股票、谈房产、谈军事,说话腔调都一个样的。。。当然,我不确定是不是受此影响哈哈。

  嗯,我要聊一聊新加坡赛制。新加坡赛制是新加坡独创的辩论赛制。不过基于它与牛津辩论与英国议会辩论赛制的相似处甚多,非常可能是由这两种赛制演变而来。新加坡赛制的大多数辩题是事实辩题和价值辩题,政策辩题经常被写成「准政策」的价值辩题,如:信息高速公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游梓翔,2003,《认识辩论》)

  事实辩题、价值辩题、政策辩题要真说明白有点复杂,此处不细表了。

  新加坡赛制的其它的主要区别,是其独有的自由辩论环节。

  大陆其它一切赛制,只要以上主要特点不变,都是新加坡赛制的一种延续。

  关于新加坡赛制,我就聊这些。o( ̄︶ ̄)n

  所以大致来说:(——>可以读为「发展出」)

  英国议会政治——>牛津联盟社

  牛津联盟社——>英国议会赛制/美国传统赛制

  英国议会赛制——>修改发展使用至今

  美国传统赛制——>DNT、CEDA等一系列赛制

  新加坡赛制(电视辩论那个)——>一系列各种大陆赛制

  看完了这些,想来大家对辩论赛的世界会有多一些的了解。也由此希望能使一部分「观众」排除对辩论赛的偏见,甚至对辩论行为本身的一些成见;而辩手或者向往成为辩手的人,也能够褪去一些情怀,务实一些真正的辩论。世界很大,辩论也很大。

  #原答案有明显错误,修正于2016.2.18#

辩论赛赛制有哪几种?主流的几种赛制的特点是什么?

辩论赛赛制有哪几种?主流的几种赛制的特点是什么?

评论